关于近视眼的发生原因,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应当说,只有找到了近视形成的根本原因,才能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乃至治疗的措施。近百年来,各国学者围绕近视眼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在病因方面大家较为一致的意见是:病理性近视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单纯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环境与遗传(多因子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近距离过度用眼是主因,有不良的用眼习惯等于雪上加霜,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1 环境因素
(1)视近工作年限及时间: 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和近视率一般是随学习阶段的上升而增高,尤其是城市学生。据调查,同年龄学生由于学习阶段的不同,近视率也有所不同,说明学生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并不是单纯地由于年龄增长的必然结果,而是与视近工作年限,即与学习习惯中某些不良因素有密切关系。同一地区环境条件大致相同,但由于学习负担不同,近距离用眼的时空占有比不同,视力低下率也有所不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长期持续的视近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学校、家庭学习环境条件不良,可以促使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有人把这种在学龄时期发生的近视叫做学校近视。
日本在第二次 大战前(1937)到大战后期(1944)小学生的近视率由32%下降到17%,同时期中学生的近视率由37%下降到24%。第二次 大战以后,学生的近视率急剧上升。1985年高中生的近视率达到60%一70%。第二次 大战时学生近视眼 减少,主要是由于日本当时发动侵略战争,减少了学习时间,取消了升学的预备教育等原因所造成。我国在1966年一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业荒废,学校停课,学生视近时间 减少,中学生的视力低下率比过去明显降低。1977年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学校抓紧了课堂教学和加大了课外作业量,学生的视近时间明显增加,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又大大超过1976年前的水平。以上都说明近视发生率与学生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同视近时间、学业负担、学习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
(2)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中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课桌椅不适合学生身材,都可使眼与书本距离过近,造成眼调节的过度紧张。书本、讲义亮度和对比度过低或字体过小,印刷不清,都会造成眼的调节紧张,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近视的原因有什么
(3)儿童青少年读写习惯: 儿童青少年不了解怎样保护视力,学习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不良的读书写字习惯,连续长时间的看书等,是促使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山西医学院少儿 卫生教研室的调查表明,有躺着看书习惯的12一14岁中学学生中近视率为60%,无躺着看书习惯的近视率为30%,影响该年龄段学生视力下降的因素是睡眠时间减少和躺着看书时间较多。
因此,在积极改善学习环境、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保护视力及预防近视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调查材料表明,农村学校学生的视力比城市学校学生的视力好,农村学校学生的近视率也比城市的低一些。
光线刺激才能使眼睛发育,缺乏适宜的光线刺激,其视网膜上视细胞就会发育不良,但过强的光线当然也是有害的。夜晚亮着灯不仅干扰了生物节律自主神经,对近视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医学研究表明,在夜晚婴儿睡觉时不关灯有增加其患近视眼的可能性。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环境下的婴儿相比,近视眼发病率要高出4倍。睡在黑暗环境下,患近视率占10%;睡在开灯环境下,患近视率占34%;睡在较强灯光下的患近视率占55%。夜晚亮着一盏小凳,很可能损害孩子视力。
近年来,由于使用有机磷农药而使儿童以及青少年近视眼增加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问题。据报道,在日本的佐久地区由于使用有机磷农药,中小学校的近视眼明显增加。据认为,是由于有机磷农药有强力的抗胆碱酯酶的作用,引起调节障碍。
2 遗传因素
许多调查资料说明,学生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新生儿和没有开始视近工作(读写)的幼儿甚至文盲也得上了近视眼。患高度近视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近视的多,说明近视眼的遗传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专家认为,视近工作在近视原因中起很大作用,但这只是相对中度近视而言。对于高度遗传性近视眼来说(病理性近视眼),视近工作在近视原因中影响不大。
有人提出,高度近视在我国占总人口的2%-3%,它基本是由遗传决定的,大多数病理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双生子研究是判断近视与遗传关系的较好方法。据 市对双生子研究的结果,近视的遗传度在60%左右。有人认为学校近视指轻度和中度近视(-5.0D以下)属于多因子遗传,即近视的发生同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且以环境因素为主。它提示,父母或家庭中患有近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重点对象之一。
3 生长发育、营养和健康因素
近视眼的预防与矫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绝大多数近视防控工作者认为,近视眼与看近时间长有关。近视眼可以由两个方面眼球的结构异常造成:
①眼球屈光结构的屈光度过大,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正常;
②与上述相反,眼球的屈光度正常,眼球的前后轴过长。
从有关的研究检测结果看,近视主要是第二种,即眼球的前后轴过长,只是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间质未到视网膜上就已成像了,成像后又散开的光线到达视网膜,故视网膜上的像不是点,而是一个斑,因此就会看不清楚。因为看近时人眼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散开的(即发散的),而且离的越近发散度就越大。发散光线可使成像点后移,后移到视网膜上就看清了。因此,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叫近视眼。
长时间读写为什么能使眼球变长是解释近视眼发病机制的关键。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学说,诸如眼外肌压迫说、眼内压力说、巩膜软化说、调节眼屈光说、地心引力说等等。国内引用 多的是眼外肌压迫说和调节屈光学说。
如需转载本文,请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并尊重作者原意图。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眼视光及眼科光学中文杂志
焦点FOCUS
微信号: FOCUS_CHINA
本站部分文章和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