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移动终端使用现状与干预措施调查
编者按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许多学龄前孩子 (3—6岁)早早接触、使用或拥有了手机、平板电脑、孩子 手表等移动终端,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 面临着视力下降、网络依赖与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当前,我国学龄前孩子 . 31个省区市学龄前孩子 家庭展开抽样调查,共收回 问卷25020份;此外,又对. 、. 、. 等多地学龄前孩子 及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当前学龄前孩子 移动终端使用状况及家长隐忧,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1.现状:学龄前孩子 “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
在上幼儿园的3岁小朋友……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今 学龄前孩子 的家庭里。
拒绝。”. 市民王丽十分苦恼,很希望有什么办法能让女儿放下手机……
平板电脑、手机玩得早、放不下,这成为许多学龄前孩子 家庭共同的烦恼。调查显示,学龄前孩子 移动终端使用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触网”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 调查显示,70.4%的学龄前孩子 已经开始接触并主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这七成已经使用移动终端的学龄前孩子 中,较 早接触移动终端的时间集中在3周岁,占到34.53%;4周岁开始接触并使用的,占到21.13%。
较 高的是平板电脑(18.7%),其次是孩子 4.77%。
一位妈妈说起自己5岁儿子结识手机这个“玩伴”的过程:孩子的. 就成了老人们喂娃的 帮手,小胖手滑动屏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从小就对手机非常熟悉,使用起来也是自然而然。
较 主要需求。 调查显示,学龄前孩子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参与孩子 使用移动终端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学龄前孩子 的娱乐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 年纪 时,他说:“孩子5岁多了,正上幼儿园大班,平时一抓到手机就要看,一看就停不下来。”说到这里,家长一脸无奈。
移动终端使用时长总体可控。 在访谈中,不少家长谈及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在已“触网”的孩子中,各类移动终端每天使用总时长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的占到59.31%,30~60分钟的占到30.79%,超过60分钟的占到9.9%。在单次使用时长的调查中,40.68%的孩子单次使用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42.45%的单次使用时长在15~30分钟,16.86%的单次使用时长超过30分钟。超过半数的孩子能在与家长约定的时间立刻停止使用移动终端,近四成孩子大部分时间 能如约停止使用,仅有1.81%的孩子基本无法照办。
在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方面,很多家长反映,靠着“软硬兼施”,可以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拿下来。比如,在看动画片时,先跟孩子说好能看几集、多长时间,定好规矩,一旦到时间了,无论孩子怎样 哭闹都不妥协。跟家里老人也讲好,做到行动一致。几次下来,孩子即使噘嘴也会照办,再之后就成了习惯,也就不哭闹了。
2.成因:孩子 成长环境变化,家长高质量陪伴不足
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孩子 成长环境的巨大变化。 较 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当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龄前孩子 自出生起,便很难避免与手机等移动终端有着或被动或主动的接触。
“过去老人拧开收音机给孩子听故事,打开电视给孩子放动画片,现今 通通可以用手机、平板替代了。”国务院妇儿工委孩子 工作智库专家宗春山说。相比图书、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移动终端能为孩子提供声光电影音的强烈刺激,同时各类资源方便易得,无论是儿歌音乐、动画片还是早教课,都一应俱全。加之操作简单上手、适应场景丰富,自然而然成为家庭育儿的重要工具。
父母在孩子 成长早期缺少高质量陪伴。 调查显示,有12.6%的家长会经常主动用手机“陪伴”孩子,有68.75%的家长偶尔用手机“陪伴”孩子,仅有18.66%的家长从来不用手机“陪伴”孩子;有六成多家长会让孩子浏览自己的手机。此外,还有30.43%的家长选择让孩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伴听入睡,代替传统的父母讲故事哄睡。
展。
宗春山说:“ 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孩子对父母早期依恋关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依恋关系,. 能给孩子 感,第二会刺激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第三也会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而用手机“代替陪伴”,不利于依恋关系的培养。
家庭成员缺乏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科学管理。 “孩子从3岁就开始使用手机。较 开始是大人主动拿给孩子玩,为了哄孩子,也为了给家长腾出一些时间,这一玩就停不下来了,很快变成了孩子主动找手机、要手机。”不少家长在孩子接触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较 初阶段,没有坚持做好使用强度的管理,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
此外,很多父母和长辈在孩子使用手机等行为的管理尺度上存在明显分歧。例如,一些父母觉得孩子玩了半小时,该停下来了,但老人往往爱孙心切,觉得“再玩会儿也没关系”。父母试图说服孩子交出手机的过程中,家里的老人往往出面阻拦,甚至双方产生争吵。“每每这个时间 ,孩子 要执意玩个够。”一位家长说。
3.困扰:过早“触网”,多维度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对于学龄前孩子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家长有着诸多担忧。
担心影响视力。 调查显示,对于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等移动终端,有91.0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视力受现今 4岁半,每天去户外运动两个小时,体检时却被告知远视储备消失。”这位家长在震惊之余,回想了可能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的原因,就是家里老人经常给孩子玩手机,对于孩子刷孩子 中并非个例。根据. 孩子 近视率均超过9%,较 高可达19.1%;在幼儿园6岁孩子 中,有1.5%为高度近视。
担忧陷入网络依赖。 调查中,有62.09%的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移动终端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表示了担忧。在访谈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总是见缝插针地玩手机。“吃饭之前要玩,大人一不留神没看好,就偷偷拿着手机刷
接触不良信息。 调查中,有42较 后车辆接近坡顶的时间 ,适应 少儿观看的内容,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专注力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34
“21世纪是网络和科技的时代,所有生活在这个
家长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到实处。 . . 大事’,需要每一个家庭认真学习落实。科学认识、 处理孩子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问题,涉及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家长要树立‘孩子的. ,比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原则和‘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具体方式 。”父母应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合理安排学龄前孩子 锻炼、休息、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在合理的使用中,让孩子科学认识移动终端的利弊。父母应作好表率,避免在家中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在选择孩子 方式,减少对在线使用的依赖。
每天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聆听孩子的心里话,陪伴其阅读、玩耍。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奔跑嬉戏中融入自然山水,沐浴阳光健康成长。设计丰富多样的孩子 . 的过度迷恋。
科学对待移动终端,“管控使用”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一方面,家长对学龄前孩子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既不能放任失管,也要避免方式 粗暴。不建议家长通过强制抢夺、物理屏蔽的方式,完全断绝孩子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接触。应通过沟通、商议、引导,与孩子订立“使用规则约定付诸实践。
可从时间和内容两个关键点,对学龄前孩子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管理。 时间,指的是每天总使用时长和每次使用时长,建议总时长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单次时长5~15分钟以内。内容,即孩子通常使用
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孩子 的教育主体之一,要做到科学引导。 一方面. 龙、家长个案咨询指导等途径,指导家长处理好孩子与手机的关系,遵循“可控不可怕、放开不放任”的原则,依据孩子 发展发育的科学原理,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
社区作为家庭生活的栖息地,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社区应发挥贴近性、经常性、熟悉性、多样性等优势孩子 教育存在的特殊困难,社区要本着孩子 保护的原则,给予适度、必要的帮助和干预。
社会层面,群团组织要为家庭教育提供保障,早教机构等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教育、卫生、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应投入足够的力量,高度重视学龄前孩子使用移动终端的现象与趋势,注重调查研究,帮助家长 新理念、提高 能力。社会各界应科学、客观、全面地看待学龄前孩子 的手机使用,切忌全面否定,不以极端个案替代社会整体情况,而是应严谨分析、科学论证。市场监管机构要加强 监管,督促各类早教幼教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为盈利,生产、销售不利于学龄前孩子 身心健康的电子产品。
(本调查的问卷设计、发放及数据分析由. . .
本站部分文章和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