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如何根据近视度数进行分类的?
近视分类没有统一的规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多种分类。常见的分类有:
1.根据近视程度
⑴3.00D内者称为轻度近视。
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以上为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 . .
2.根据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是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育引起的。
⑵弯曲性近视是由角膜或晶体表面过度弯曲引起的。
⑶屈光率近视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引起的。
⑵真近视:又称轴近视,眼球轴径长度延长,远处光线进入眼睛后成像视网膜前。真近视,视力0.8以下,如果近视程度超过100度,必须戴眼镜,否则近视程度会越来越深。真正的近视是面对眼睛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态状态,即在缓解调节后。
同时存在。青少年近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身体发育过程中,主要是这种近视状态。
近视的临床表现
1.近视突出的症状是远视降低,但近视可以正常。虽然近视程度越高,远视越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来说,3.00D上述近视,远视不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有时间 可能 好。
2.视力疲劳在低度患者中尤其常见,但不如远视明显。这是由于调节和集合的不协调造成的。由于高度近视的目标离眼睛太近,集合作用无法配合,因此多采用单眼注视,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由于近视时不需要调整眼位,收集功能相对减弱。当肌肉力量平衡无法维持时,眼睛的视觉功能就会受到破坏。只有一 睛看着对象,另一 睛偏向外侧,成为暂时的交替斜视。如果偏眼的视觉功能极差,偏眼早,偏眼就会失去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高度近视多为轴性近视。眼球的前后轴伸长几乎局限于后极。因此,它通常表现为眼球突出、前房深、瞳孔大、反射迟钝。由于没有调节刺激,睫状肌,特别是环状部位变得萎缩。在高度近视中,晶体根本无法支撑虹膜,导致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低度近视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由于眼轴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退行性变化。
⑴豹纹眼底: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延长,会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导致浅色素消失,暴露脉络膜血管,形成豹纹眼底。
⑵在巩膜伸张力的牵引下,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从乳头颞侧分离,暴露其背部的巩膜,形成白色弧形斑。如果眼球后极端继续伸展,脉络膜的分离会逐渐从乳头颞侧伸展到视盘周围,终形成环状斑点。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可以在这个斑点中看到。
⑶黄斑可形成不规则、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黄斑附近偶尔会出现变性病变,表现为黑色环状区域,略小于视盘,边界清晰,边缘可见小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⑸锯齿缘部囊样变性。
⑷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本站部分文章和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